《抗癫痫发作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指南(2023)》解读
《抗癫痫发作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指南(2023)》解读
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抗癫痫发作药物(ASM)的使用。然而,ASM的不良反应也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2023年,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癫痫协会精准医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抗癫痫发作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指南》,旨在规范ASM不良反应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指南概要”
01 引言
癫痫是一种由神经元高度同步化放电所致的慢性疾病,病因复杂,包括结构、遗传、感染、代谢、免疫及其他未知因素。尽管治疗方法多样,但ASM仍是治疗癫痫的基石。然而,ASM的不良反应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为此,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和中国抗癫痫协会精准医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抗癫痫发作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指南(2023)》,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该指南的制订基于广泛的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遵循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和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和推荐标准。指南的制订过程包括临床问题的调查、证据检索及分级评价、推荐意见的形成等多个步骤,确保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ASM引起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问题。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情绪障碍、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和攻击性行为等。指南中对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推荐意见:
-
用药前评估:建议在开始ASM治疗前,询问患者既往神经系统疾病史、基础病及用药史,并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所有癫痫患者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
-
优化药物用法和用量:注意ASM的给药剂量、加量速度、血药浓度及用药品种数量,尽量使用单一药物治疗,低剂量起始,缓慢加量。
-
定期评估:用药期间应定期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神经系统体征和生活质量,必要时选择相应量表进行评估。
-
严重不良反应处置:当出现严重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调整ASM药物剂量或停药,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癫痫与心血管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且密切相关。ASM可能引起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指南中对此提出了以下管理建议:
-
用药前评估:关注患者年龄、是否吸烟、既往心脑血管患病情况,尽量避免使用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ASM。
-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血压。
-
避免诱发因素:告知患者避免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如吸烟、饮酒、喝咖啡、运动及精神刺激等。
-
药物间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ASM数量,以降低药物间相互作用,降低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妊娠期间使用ASM对胎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先天畸形、低出生体重及认知障碍等。指南中对此提出了以下管理建议:
-
致畸风险评估:在育龄妇女用药前,需对致畸风险进行评估,权衡癫痫疾病发作风险与胎儿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
叶酸补充:适当补充叶酸,以降低神经管缺陷等风险。
-
血药浓度监测:妊娠女性服用ASM,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药品种类和药物剂量。
-
单药治疗:尽可能单药治疗,避免多药联合治疗,尤其避免与丙戊酸联合治疗。
05 小结
《抗癫痫发作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指南(2023)》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实用的管理建议,有助于提高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早期识别和有效管理ASM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整体管理水平。癫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ASM的不良反应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能够帮助更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了解和应用这一指南,共同为癫痫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1]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9):889-90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基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年9月第25卷第9期的相关文章创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